训练课表
32.2K 测试 全马体感配速
训练目的
最终训练课表,全马体感配速训练
影响因素
- 家庭因素 正常带娃,没有异状。
- 工作因素 没有特殊情况。
- 环境因素 训练气温在28-32℃,早上会更凉快些。
- 睡眠因素 睡不着。
- 身体疲劳 详见TP数据 。
哪些做的对 哪些不足 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有什么需要改进
在周六准备了水(170ml4 300ml2)、能量胶(6)和盐丸(1),做好充分补给准备。
闹钟设在周日的凌晨4点,所以周六在10点上床,但是比较难入睡,晚上基本是在翻来覆去的,有些紧张。
4点闹钟响起之后,起床,测量晨脉差不多61左右,感觉还凑合。然后上厕所,吃碳水,补水。
携带好运动补给包之后出发,大概是5点30出头左右到达运动场,搭建好简易补给站之后,开表测试。
头一回使用garmin的绕圈模式(Track run),出发时比较慢,跑完四圈(auto lap设置成了4圈也就是1.6公里分段和提醒一次)后一看配速,7分10,是比较吃惊的,心里想这怎么回事?刚出发的速度再不济也应该是个6分30-40的才对,是不是模式不准,再跑个四圈看看。
跑完下一个四圈后,看了下配速,好像还真是这么慢,今天的状态可能有问题。当时开始进行策略调整,一开始预期的情形大概是:早上5点半开跑,因为天公作美,早晨的最低温能到25度,如果能维持在配速6开头的情况下跑,大概跑到9点多就能结束,前提是升温没有那么快。
实际情况是一脚出去两个1.6公里,第一次确定计算距离的模式是正常的,第二次是确认状态(garmin的表跑完6分钟会跳个数值出来用来表示今天的状态,我记得好像今天是-8,不是太行),评估了下今天状态不行的情况,策略不做过多大调整,就是严格执行心率控制,确保前期(16公里)把心率控制在161左右。
之后就是控制着心率跑,跑完2小时左右开始进站补给,策略是:
- 两个1.6K之后进站补85ml水。
- 两次补水后用一根能量胶。
- 在20k之后吃一粒盐丸。
补水站是放在操场观众席那里,每次进站补水都会需要减速,有时候还要短暂停留,这块应该是影响配速比较大的,未来改进的话,应该会放在垃圾桶上。
前16公里还是非常乐观的,虽然配速比预期低了不少,但状态持续的比较稳定,心里还有一些小兴奋,这就是传说中的轻松的体感么?
脑子里甚至还播放了美国队长的台词 “I can do this all day”。
气温其实也没有想的那么低,比较湿热,一开始的1小时多还算比较舒服,之后的气温持续在30-32度,应该在这个温度下跑了2小时多,主要是心率压住了,身上虽然难受,但可以一直持续跑。天公比较给力的就是一直躲在云里面,不出来直接晒我,但就是非常的闷热,偶尔有阵风。
整体跑下来,配速应该是缓慢的往下掉,跑完前20公里,心态都还是比较稳定,算是端平一碗水,慢慢走。
到后面平均配速掉到8字开头之后,会开始着急一些,一方面觉得配速太低了其实跑起来是很不舒服的,非常难受,一方面要控制心率不能爬上去。
在这样持续跑到27公里的进站补给,稍微停顿了一下,就开始非常不想再继续往下跑了。
复盘了一下,已经跑了3小时50分了,还剩下4.8公里,配速是越来越慢,就是比较难受的状态,配速越低越难受。要拖完剩下的4.8公里,差不多要再40分钟,就开始慢慢走了,走了几下停表收队。
心态来说比较平静,没有特别波动,也可能是不够兴奋,以至配速上不去?配速和心率策略这次确实是非常保守的方案去执行和控制,我设置的告警是170,全程就出现过一次。
训练完怎么说呢,遗憾肯定是多少有一些的,我自己的感受是,可能还是去年拉下一年,在基础周多花费了不少时间,以至于最后在竞赛期撞到厦门的夏季,每次训练都会有需要有热适应的要求。
回家后一家人说我被晒的整个人都红了,这个我倒是没预料到,闷热归闷热,训练期间就没看到太阳出过云。按道理不至于被晒成这样,脸上脖子都被晒红,被老婆抓去做面膜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