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19 09 21 W24 SW&BI

1838 字

开放水域游泳

  • 哪些做的对的

第一次在开放水域游泳。记录一下过程的感知和感受,入水前和出水后的复盘都在教练辅导下完成:

  • 下水之前特别紧张,临近下水前肚子首先因为紧张而受不了,跑去厕所倾泻了一波,之后精神就没那么大负担了。也再次印证一点,在比较重要的活动前一晚,不要吃辛辣的食物(昨晚应该吃的是泡椒田鸡吧)。
  • 下水注意的动作,遇到海浪,用左右摆腿,抬小腿的方式避开海浪,到水中时注意向前落下,进入游泳状态。
  • 下水后的第一感觉——波浪。在海中踩水,会比在泳池中踩水更轻松,关键在于感受水和浪涌,把握住时机踩水,可以省不少力。
  • 海水又咸又涩,口感很不好,嘴唇碰触到都会觉得不是很舒服。
  • 挂着跟屁虫,提升安全性很有必要,关键时让自己安心。
  • 开始尝试游泳,浮力确实比泳池中要大,蛙泳非常轻松,无压力,接着尝试自由泳。
  • 和电影中看到的剧情完全不一样,远望是碧蓝的海面,只是把头浸入海中,就再看不到东西了,厦门海韵台的近海练习区,海面下能见度为0,都是泥沙的颜色,完全看不到海中自己手臂的位置,这时候在日常训练中不断强调和训练的知觉就派上用场了(“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在这里完全失效,只能靠"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来打开心眼)。
  • 由此我的判断是,真的有朋友伙伴在这样的海中突然消失不见,不建议自己尝试营救,好的解决办法是:活动前提前买保险,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带救生设备,跟屁虫、救生衣等,出现意外后立刻报警求助。虽然残酷,但有效。
  • 30分钟的开放水域自由泳训练,关注的训练点是“鳄鱼眼”的参考物定位技巧,为了提升在开放水域游泳期间,受海浪,海流影响而导致游泳偏离预期方向的情况。自己的水平还是很低下,一开始盯着一艘船作为参照物,准备绕船做往返,结果错过了船,看到了另外一艘船,观察的时候确实有发现,好像和之前的那艘船不大一样,但没有停下来对比,结果就是游了偏离预期特别远的地方去。
  • 在绕过错误的参照物(另外一艘船)时,准备掉头。自我感觉调头已经转向180度,开始游,结果实际划水了10次左右,再次观察,发现其实只调头90度,自己认为的和实际预期的其实并不符。
  • 在返回出发点的时候,右手边有不少礁石,就是那种海浪拍打在上面,看起来有点危险的礁石,心里思考的是避免碰撞,尽可能往外游,而实际上游着游着,离礁石越来越近,会开始紧张,在这期间切换成蛙泳,调整方向,反复利用鳄鱼眼进行观察和调整,终于平安通过了礁石区。
  • 为了更好的利用鳄鱼眼技术,重新定位了左右边的参照物,一艘船,一块大石头,然后划臂8次左右,定位参照物位置,这样感觉偏向的修正会更及时,具体效果我觉得还需要更多次的下海训练与实践才能得到答案。
  • 因为能见度低,而在水里可能产生的恐慌还是有的,在泳池里谁不小心碰到你,水里飘了什么玩意,都可以清楚的看见。在近海游,训练期间感觉到小腿有被什么东西碰到,类似水草或者藻类,总之那时候的想法还是很多的:会不会时鲨鱼、尸体的头发、什么玩意的手啊,水母啥的东西,想法在一瞬间能冒出不少,然后心里一阵发毛。
  • 受能见度低的影响,提臂和入水的动作有一点收缩,没有伸展开,也可能是下意识的想停下来导致的,这块的知觉还需要加强。
  • 上岸技巧,在手抓水推水时都碰到沙子了,才站起来,不然如果是腿碰到沙子,站起来时可能还有大半截身子在水里,过早的立起来,还可能被海浪往回带,所以只有最好两个手都抓到沙子了,才开始站着撑起来。
  • 撑起来后,利用姿势跑法,重心前倾,抬腿迈小碎步往换项区跑,注意大脑感受,从水平一下到立志,是会一下子不习惯。
  • 哪些不对:定位参照物方面需要训练,饮食要好好控制,在完赛之前不要再胡吃海塞了。
  • 从中领悟到了什么:日常的训练都是刻意练习的点滴积累,非常重要,一定要确保日常的训练质量。
  • 有什么需要改进:鳄鱼眼、定位参照物,心理状态。

骑行训练

  • 哪些做的对的:游泳上岸后,回家调整差不多30分钟,期间还是进厕所再腹泻了一波。然后开始训练大约3小时20分的功率台骑行,踏频掉的挺多,但还是完成了训练。感觉还可以,最后一波之后整个人都不想踩了。
  • 哪些不对:课表做漏了,每次MS后都有40%FTP的RI 15分钟,结果都漏了,导致一波接一波,压力增大。
  • 从中领悟到了什么:课表要好好看,好好配置,好好消化,在训练期间,需要关注自己的状态和思想精神层面的知觉,避免训练到一半还是什么的崩溃或涣散。
  • 有什么需要改进:应该给设备做个比较好的保养了,清理清理,洗刷洗刷。

越“尊重”这个训练或者比赛,你的训练效果和集中状态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