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做的对的:在训练前期进行精神状态调整,构建心智隔离区,排开工作生活相关事务,专注训练。本次测试,根据之前了解到的训练营大部分人马拉松跑爆的复盘,做了一些分析和预设。大致的思考方向是:
- 跑表、RQ和其他软硬件测算出来的跑步预测值,类似于机械世界观和还原论,适合在训练时进行训练量的安排。
- 在测试或者正式比赛时,不要限制自己的下限和上限配速,也就是说,平时训练的数据,在比赛时很可能没用,因为具体比赛还取决于天气、个人状态、心里等多元复杂因素。如果一开始就抱着维持配速的目标去跑,身体和心理就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甚至是灵魂拷问。整场比赛下来的感觉就是煎熬。如果抱着不设限的心态去跑步。预期的配速曲线应该是越跑越快,越来越想跑,到最后时候还有余力搏一搏冲刺冲刺,这样的思考方法,在途中也可以无压力的调整状态节奏,回顾和巩固跑姿,强化知觉。最后跑出来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而且人非常享受。结束后非常兴奋,觉得真的可以发挥的更好。
- 哪些不对:
- 跑了5公里后有一段时间开始思绪飘了,然后拉回,重新调整状态。
- 冲刺的时间太早了,3公里就开始冲,冲了3公里后发现还剩400米,已经有点垮掉了。
- 心率跑到180以上,有点过度了。
- 从中领悟到了什么:dont limit yourself,的真正意义以及训练时的配速预测建议在实际测试和比赛时的用法,需要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 有什么需要改进:跑姿!跑姿!跑姿!精神!精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