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
教练:
我:这啥书,有一种畅销书体的味道
教练:《脱口秀工作手册》
教练:再次看到——训练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教练:不算畅销书
教练: 训练的目的——成为更强的自己。
教练:这里面有一句话——不是你去找观众,而是要让观众来找你。狠狠的操练自己,你越强,找到你的观众越多。而不是你能讨好的人越多,你的观众越多。
教练:道理都差不多
教练:
我:哈哈哈,塑料->石化产品->石油->恐龙什么的埋掉搞石油
第二天
我:我想了想,脱口秀竞争的本质还是速度,和马拉松,铁人赛一样,是时间的赛跑,是如何在更短时间内构建信任关系的活动。
我:脱口秀几分钟内就要达成的目标,三分钟要能拿下对方的信任,很难。
教练:回想一下咱们来的沟通过程。
教练:你是啥时候建立起对我的信任的?
我:我们是煮了好久
教练:主要我们的沟通也不在于立刻就建立信任,达成一个什么目标
教练:脱口秀不同的是,他们是演员,要在指定时间内达成让你快乐的目的。
我:我们的模式和脱口秀不大一样吧,在骑记的时候就接触了。
教练:如果我们追求的是长期的快乐,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
教练:关键是长期还是短期,脱口秀是短期。
我:我记得有一本书上说,你要认识一个人,不用和他讲什么大道理或或者听他说什么大道理,和他一起参加一次游戏或运动就能足够了解他
教练:说是这么说,但这是鸡汤,背后是,参加一次活动、游戏,你要考察哪些方面?还是只凭感觉。
我:车品啊
我:就我回忆,早期认识时候,我还是骑小轮的时候,有一次去骑过环岛路,当时你已经是大组公路车了。从骑记咖啡店一路到会展,帮我带风,那时候是就能察觉到车品,带风稳,而且有在照顾我这个小轮车友。
我:之后有一次和另外一个车友一起环厦门,他在前面带风带的我心惊胆颤的,感觉自己就是在机动车道上无视规则,各种拉,拉的我在后面跟车一路跟一路骂娘,体验非常不好。有对比了,就比较容易知道差别在哪里。
我:前段时间在看一些安全产品的设计原则。比如设备入网之前是默认不信任的,需要经过一个完整的checklist检查,把所有必须要符合的东西全部过一遍,如果all green了之后,才能视作信任节点,然后才给网络访问权限
我:听起来是不是很想破冰的流程,只是这些信任的是设备
我:而我们要实现的是人
教练:理论上是的
教练:设备反而容易,人会变化
教练:人是活的,设备是死的
教练:而且人会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不同时期的同一个人很可能是不一样的
我:我的模式似乎是,除了特别诡异的东西,一开始都是默认相信,相信的范围面比较广,但几次失败之后,会直接跳到不信任模式,以后就特别难搞了。
我:考验人的地方就在这里,我带风一般速度都控在27-25,如果是公路车的话,反正不是比赛,大家轻松些
我:现在骑行的路况不是太好,骑长途就不用考虑速度还是拉爆这方面的东西,安全舒适和把控进度就好
教练:那可能是他拉太狠了,这就是团队协作的问题。大家跟的很难受,这个带队的不行。
我:一方面是路况,一方面是安全性。团队出游没啥好拉的,出事了就完蛋了
我:这种信任关系,一次之后就没有下回,至少是协作骑长途的部分,平时信息交换没啥问题,但要我和他一起做什么事,我会打不少问好
我:和我带老婆之前去爬东坪山徒步一样,那时候我单身久了,很经常就是一个人一瓶水,早晨7、8点徒步上东坪山,然后环岛路梅海岭下来,接着走到会展中心,走差不多一个半马,回家,习以为常。
我:老婆被我拉出去练了一个半天,累的快崩溃。以后和我出去都心有余悸,我要提前说清楚详细计划和线路才行
教练: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