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20 08 30 弘爱医院住院期间的观察与思考

5031 字

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我采用AAR进行事件回顾,根据时间轴对遇到的事情进行梳理。

TL;DR 先说结论

弘爱医院的管理与流程做到非常完善的程度,有从其他地方挖来坐镇的顶级医生,新建的大楼设计也采用了目前主流和先进的方案,加上还有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助力,从单个元素来看,都非常的完善。存在的问题是,各个元素之间的同步和信息交流之间存在较大的断层。在我看来,这家医院是强大力量的集合体,但还不是一个好的团队,还不算一个好的组织,用业内的话说,这个组织不是敏捷组织。

住院记录时间轴

2020-08-18 产检

医生检查后判断羊水偏少,将人收住院,需要补水。我也请假从公司到医院办理住院相关事务。安顿在住院部的6楼27床。下午安排去5楼待产室打吊针做OCT测试,判断胎儿是否耐宫缩,测试结果没问题。主要是在当天了解医院的大致构造,6楼是可能会发动的产妇收治床位,5楼里面有待产室和产房,同时还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下午老婆打完水,也没啥大碍,保持轻松的心情等待医生安排,晚上比较正常的入睡了。开始了第一晚的陪护。

2020-08-19 待产室1

收入病房后产科医生诊断,39周5,耐宫缩测试也通过,就安排贝普生催产,同时还打吊针补羊水。同时把所有待产包等装备都带进待产室中。

11:35分,塞贝普生,2小时后开始产生宫缩,一开始5分钟一次,接着缩短到3分钟,然后越来越短,到2分钟一次。老婆痛的死去活来,第一次宫缩这么强烈,痛到整个人弹跳起来,直接无法控制情绪,开始嚎啕大哭。接着护士就赶紧冲进来,叫老婆不要哭,不要哭,哭了孩子会缺氧,有点责怪老婆的意思。我在一边看着是非常不爽。情绪陆续缓和下来后,护士叫来了医生取药,实在太疼了,还导致了胎心降低到70多,一群人紧急抢救一样捣腾了一波。

护士和医生的角度来看,我老婆的宫缩非常健康有规律,实打实的能够顺产。老婆自己也本着顺产而努力,我的角色就是做好支援与支持。

经历了初次剧烈到不行的宫缩后,医生把普贝生取出来,说明天继续用,这样才可以软化子宫颈,子宫颈消失了才可以开宫口,催生。还不断碎碎念,生孩子就会痛,不痛怎么生孩子。在一边听着的我是觉得挺无语的。

经历了这样来回的捣腾,下体不知道被护士们折腾了多少次,又是消毒又是查宫颈,许多分泌物和血水。

这样两个人被折腾到了下午4点左右,宫缩也恢复正常,吊瓶也打完,被关在5楼待产室里等家里送餐,待产室里没多少窗户,一般推进待产室的人都是很快送进产房接生的对象。

看来是需要多待几天才行了。

2020-08-20 待产室2

09:45 塞药,昨天用剩下的普贝生继续塞下体。阶段性的宫缩从11点左右开始,看仪器上宫缩压每4分钟一次达到峰值100。我们两一个在床上忍耐着宫缩,一个在旁边趁疼痛过去的几分钟喂几口饭菜,争分夺秒。到12点左右的时候宫缩周期缩短到更短,2分钟一次,而且疼痛度达到最高,完全无法进食。

老婆要我在她受不了的时候压住她双肩,避免她和昨天一样弹起来,可能伤害到宝宝。我也配合着压着她,心里那个难受。

这遭的是什么罪,不是羊水偏少,打吊瓶就好,为啥要选择催产,大自然的规则又不是人类这几千年的智慧就能撼动和改变的,催有什么用?

在经历了数十波的贝普生宫缩苦难,宝宝的心率又降到了70多,马上又喊护士过来紧急处理,最终还是拿出了贝普生,然后又是一群人在下体检查来检查去,消毒、查看宫颈消失情况。

在待产室里教老婆练的最多的还是呼吸法,专注于吐纳的过程,人不会缺氧,是二氧化碳排不出才会心率上升。多吐气,缓纳气。

第二晚又是这样在待产室里度过,大家还有一点小期待,看夜里会不会发动,结果和预料的一样,大自然的奥秘不是这么容易参透的。强催的两个晚上,带给自己的就是遭罪的痛。

2020-08-21 转回6楼

和老婆商量之后,觉得呆在5楼没啥必要,待产室里太封闭,很压抑,一时半会生不出来,不如换到6楼去休息,再看看有什么别的方法。我的建议是,羊水继续补,其他的东西能不做就不做。而医生的建议是,既然都已经催生,再试试看物理催产塞水球的办法。这个方法是利用简单的重力,将子宫颈撑开,然后缓慢的打开。需要塞水球12小时,然后观察和评估结果,这项也做完之后就进入人工破膜引产,也就是顺利的话22号小孩子必然会出来。

老婆和我商量后,还是决定继续催产,就去了5楼塞水球,然后回到6楼等待宫缩来临。同时把丈母娘劝回家,这样苦难的画面,不适合老人家看。

借着中午时间,我跑回家洗澡换了身衣服,这是两天来的第一次休息,在待产室里的压力特别大,先前压力最大的时候是铁三比赛的时候,接着是疫情期间远程办公时候的接待压力,这几天的压力峰值不高,但持续时间实在是太长,非常的劳心。

18:00左右物理催产,宫缩+阵痛持续一整晚,虽然没有那么疼,还是一晚没怎么好睡,说是要保留体力,但真的很难保留啊。

2020-08-22

医生取出水球后,诊断结果,说条件已经具备,准备破水催生,如果没有其他状态,还可能要打催产素。

9:55 从6楼推到5楼,人工破水。整只手都被护士扎的都是针孔,一群护士嘴里还念叨"你皮肤怎么这么嫩啊?"

破水后持续观察心率、宫缩、胎动。看胎监什么都很熟练,破水没多久就开始有一定的宫缩,但没想到的是差不多1小时后,老婆开始发烧,打摆子!

我当时是真的吓坏了。打摆子是那种上牙下牙打架的那种,一直喊冷。护士叫我拿温水去擦头,擦四肢,物理降温,还埋怨怎么这时候发烧了,说的好像是我老婆哪里没做好似的。

我怀疑是人工破水之后有什么感染,身体的免疫系统全体出击反抗,才反馈出发烧的情况。当时的情况还是十分严重的,后来比较稳定下来后,我和老婆说:“刚才在外面听到医生说,好像也有一个产妇发烧到38度,然后被医生送去剖腹产了,我估计你等下也会被送去剖。”

到12点左右,发烧已经非常严重,医生也来看了,说"你这样发烧,就必须安排手术,进行剖宫产,因为我怀疑可能是有感染,导致发烧,长期下去对胎儿也会有危及。“确认了剖宫产手术安排后,老婆的最后一层防线彻底松懈了,前几天到现在那种惊人的勇气和忍耐力消弭不见。满嘴开始骂粗口,也不断催催我去喊医生送她去剖。

当时胎儿的心率已经跑到186左右了,我们也担心体内的胎儿遭到感染,引发其他更无法控制的事情。

就这样我在待产室门口陪笑了护士两次,求他们问问到底什么时候安排手术,没错,就是两次,护士也打电话去手术室两次。但没什么效果,不然按道理不用求助,就自然有人来推进这个事务才对。

最后要准备送手术之前,护士来问,产后需要单人间还是多人间啊,也简单说了一下价格,果断选单人间,没毛病,要挨刀了,必须选择单人间静养啊。——21楼 15床 收到 记下来,老婆紧接着就被推走了,手术室在4楼。又要换地方。

13:10 推进手术室。

医生对我进行了一堆文书确认,声明、免责,什么的。耐着性子听完签字。然后我就被赶出来。

13:37分,推出来一个女孩,医生让我看了一眼,确认一下性别,就推去NICU小保温箱里观察。

安排好亲戚大军,有人在5楼收拾行李,有人在21楼病房里等待。我要去5楼NICU履行新手奶爸的一些职责。

  • 一楼办卡 5楼按铃
  • nicu 接受教育,了解情况
  • 72小时宝宝隔离观察
  • 宝宝在3床
  • 提供尿布
  • 提供抽取式干纸巾和湿纸巾

整顿好宝宝的事情后,就往21楼15床赶。好在老婆也推出来了,在床上打点滴和止痛棒。家长也都在陪护,紧张的一天眼看就结束了,安排家长们回家休息,我和月嫂熊姐在医院里陪住院。

一个人推进去,两个人推出来,一个进了VIP产后恢复病房,一个进了NICU观察室,怎么说呢,有利有弊吧。利在于,小孩子出来体温偏高,也可能有感染,最麻烦的时候有最专业科学的人帮我们照顾这黄金72小时,我们可以专注宝妈妈的术后恢复照顾。弊在于,小孩出生后没有第一时间吃到母乳,在隔离期间都是吃配方奶,在透明玻璃箱里输液。

2020-08-22 这一天终于过去,老婆受难的日子,小狮子初次吼叫的日子。对了这是2020年狮子座的最后一天,要再晚一天,就是处女座了。

2020-08-23 ~ 2020-08-29 住院恢复的日子

小狮子在住院期间需要隔离观察72小时,这72小时给了我们足够的缓冲时间,好好休息好好恢复,能够转注产妇术后恢复,同时也每天下去让医生拍一下孩子的视频,缓解宝妈妈的焦虑。

其他时间就是比较正常的每天检查、上药、换药、消炎、活动。

产妇在术前抽血,三天后检查出鲍曼不动杆菌,这个是比较蛋疼的问题。

当晚本来宝妈妈已经可以自主上下床走动,通气排便也都正常,心情非常愉悦的时候,突然冲进来一个小护士,护士告知我们,通过血液培养,发现感染了鲍曼不动杆菌。需要更换点滴的药物,打这种药物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给宝宝喂奶的。当时小护士描述的不是很清楚,匆匆说了一下情况,而主要问题是老婆的情绪马上就上来了,比较激动的询问护士到底是怎么回事,小护士招架不住,也就去找医生搬救兵。

护士和医生的知识与认知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偏差,看来护士并不知道这种耐药性强的病毒是什么。也不知道具体的培养方式以及大致过程,老婆这时候激动的原因,我判断是"没有人喜欢不知情”、“没有人喜欢被改变"以及"所有人都喜欢有退路"三点的集合爆发。

根据这个思路,自己脑内的知识库飞速运转,开始给老婆讲解《血疫》一书中关于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的故事。讲述防疫人员如何采集血样,培养,然后通过测试剂判断属于哪一种病毒,再针对具体病毒施以针对性的抗菌素,以及整个过程的时间周期。结合实际生产的过程,手术前采血等时间去估算,把整个过程和老婆说清楚了。老婆的情绪也就恢复平稳。

小护士虽然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但她也做了非常明智的判断——搬救兵。医生差不多在11点的时候来到病房,和我们讲解了整个过程(和我解释埃博拉病毒的故事基本一致),如此一来,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比较明朗,大家心中的疑虑也都得到解决。

最后老婆还特地和小护士说了很多话,对自己刚才激动的情况道歉。(我在心里骄傲的竖起大拇指)

鲍曼不动杆菌(学名:Acinetobacter baumannii,俗称:AB菌),又称鲍氏不动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种严格需氧、非乳糖发酵的条件致病菌[,不具鞭毛,移动性不高,但生命力极强,可广泛地存在于大自然中。该菌是不动杆菌属细菌中在医院感染中常见的一种,也是水产养殖业动物的病原菌。它通常会引起菌血症,肺炎,脑膜炎,腹膜炎,心内膜炎,以及泌尿道和皮肤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尤其是重症监护室。该病菌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导致鲍曼不动杆菌产生抗药性,变成"多重抗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目前对抗多重抗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方法只有用后线抗生素像老虎霉素。

为了灭菌,还特地多打了好几天吊针,期间的奶没有办法喂给宝宝,全都浪费掉。一直到8-29,宝宝才正式喝上第一口奶。

好的与有问题的

好的地方

  1. 门诊专家足够专业,都是资历很厉害的医生。
  2. 六楼的医生与护士信息交互比较通畅,基本没有遇到问题。
  3. 运气好或者不好,刚巧赶上医院应届生入职,每次检查都会冲进来一大波人马,几个有经验的带新人下副本的感觉。
  4. 五楼的医生护士信息同步和交接班做的也还可以。
  5. 四楼的手术医生很厉害,手术一台接一台,没失误。

待改进的地方

  1. 门诊到六楼,信息就开始丢失,同步效率低。
  2. 六楼转到五楼,信息通透就基本没了。
  3. 五楼再到四楼,信息传达也基本没了,在麻醉的时候麻醉师还要产妇不要发抖,而不知道产妇在待产室的时候感染发烧的打摆子,发抖是自己无法控制的。
  4. 二十一楼,护士每次交接班都是一大群开火车一样冲进来,嗓门特别大。
  5. 二十一楼有个医生中气特别足,每次说话都能把孩子吵醒。

总结

所有的组织,都要避免仅仅成为力量的集合体,那样不是团队,是很容易就被打败的,就算站在垄断的角度,也一定会在关键时刻遭遇非连续性的致命打击。

张文宏医生在疫情时候说过,这次战疫的关键在于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并肩作战,及时同步信息,亲密无间的写作,才能走的更远。

佛度有缘人,药医不死人。催来催去其实没太大作用。

补充

  1. 找月嫂千万不要找打呼噜厉害的,不然其实产妇根本没办法休息;
  2. 如果出现剖腹产一结束就出湿疹荨麻疹了,千万不要忍着,该吃药就吃药,反正初乳宝宝都不能喝了,这时候别听护士们的废话,什么是不是之前就有这个毛病,直接上药就好,就是手术+感染+用药导致免疫力低下造成的;
  3. 刚生完,即使是VIP室,也要注意别让空调风吹到,别碰冷水,不然容易腱鞘炎,那就真的很难好了;
  4. 有条件的,老公必须全程跟着,人在那呆着都是老婆心里最大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