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子力学所揭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分离性等特征之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工作与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呢?
思考框架
- 事物会在我们不同的观测下呈现不同的面貌,那么如何我们才能更多的了解一件事情呢?
- 观测者不同,呈现的面貌也不同,所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多听取不同观测者得到的结果,有助于更完整的了解一件事情的全貌,避免盲人摸象的情况。
- 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过去正确的做法也许会带来失败,过去失败的方案也可能带来成功,那么过去的经验我们如何借鉴?
- 在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越微观的活动,越不确定,需要反复的尝试和不断的学习,一次失败不代表永远失败,一次成功也不意味着同意的方法能一路吃香,需要抱着谦虚的态度,在面对新事件时不断地学习,避免自己的固有经验和思维成为绊倒自己的稻草。
- 在不可分离的整体性下,你是否还在通过拆分的方式来完成一个项目或者业务,你是否关注不同业务、不同人员之间的关系的建立?
- 大部分的时候还是会通过拆分的方式来分解一些业务,但不会过于追求紧密度和细致度,所有的东西还是需要经可能的追寻最小单一要素,但一定是在整体性优先的大前提下,不同业务,不同人员,不同风格的团队和不同的需求时间,都会对整体造成影响和变化,所以拆分方式只是基本功,用于让缓和大家对过于巨大的问题的焦虑,最关键的还是一边探索一边回顾,及时的改进与修订方案。
PS:拥抱不确定性!
一些经典概念的应用不可避免的排除另一些经典概念的应用,而这’另一些经典概念’在另一条件下又是描述现象不可或缺的;必须而且秩序将所有这些既互斥有互补的概念汇集在一起,才能且定能形成对现象的详尽无疑的描述。 ——Niels Bohr 互补原理
量子法则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平时的这些直觉概念,比如说位置、速度、大小,都没有办法简单直接地用在微小粒子之上。 —— Werner Heisenberg
- 量子现象中我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我们的观测行为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对象的行为,一切都是跟我们的观测行为挂上了钩
- 我们的观测方式会改变世界的呈现方式
- 我们不能从事物被观测时的样子,来推测它不被观测时的样子
- 这种推测所必须的连续性假设,在量子世界中是不成立的
“我们观察的不是真正的自然界,二十显现在我们问问题的方法之下的自然界。”
“量子理论的数学法则处理的不是粒子本身,而是我们对基本粒子的知识。”
—— Werner Heisenberg
- 科学不再描述的是那个独立存在的世界,而是描述一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描述我们和世界之间的一种互动。
“我们称之为真实的事物并非由真实之物所构成。” —— Niels Bohr
量子纠缠 非定域性
在相互纠缠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某种非定域关联,如果我们对其中的一个粒子进行测量,另一个粒子将会瞬时“感应”到这种影响,并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无论他们相聚多元,这是微观世界又一个特征。
“目前那种把世界分解为独立存在部分的方法在现代物理学中已经不是很有效了,科学本身正在要求一种新的非破碎的世界观” ——David Bohm
“虽然牛顿确实是杰出的天才,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他也是最幸运的人:人类只有一次机会去建立世界的体系。” —— J.L.Lagrange
什么时间是进行战略转型动作的黄金时刻?
就是现有战略依然有效,企业业绩仍在上升,客户和互补企业仍在交口称赞,然而雷达屏幕上却已经出现了值得注意的闪光点的时刻。——安迪·格鲁夫
物理学 = 思想 + 实验 + 数学 + 好奇心
“如果我身上有什么称得上宗教性的东西,那就是一种对迄今为止,我们的科学所能揭示的世界的结构的无限敬畏。
在宇宙的种种规律中间明显的存在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远远地超越于人类的精神,能力有限的人类在这一精神面前应当感到渺小。这样研究科学就会产生一种特别的宗教情感。——阿尔伯特·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