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08 11 06 我们的企业文化 By Doing

4676 字

前言

首先我想说的一点是:现在这些内容是口号,而不是我们的文化,等到我们不需要反复强调这些内容,到了每个人实际工作中下意识就会这样做时,它才是我们的文化。

其次,随着时间的改变,我们的文化内容和诠释也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的关键理念会保持一致。

最后,我们并不把企业文化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标尺,它也不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并不是说,你遵守它就意味着道德高尚,不遵守则是 道德沦丧。我们并不试图去评价一个人的道德水准,虽然我们所倡导的企业文化中有一些看起来和道德层面很接近。企业文化只是我们所希望的一种做事的方法,和 个人之间只有合适和不合适 - 正如锁和钥匙,只有匹配不匹配,没有对和错。如果你喜欢它,那么请一起推行它,让身边的人都采用你喜欢的做事方法;如果你不喜欢它,请尽早离开这个团队, 因为这里不是你想要的环境,你呆下去会很痛苦 - 离开不意味你本人素质不好,而是说你不合适这个环境;如果你不知道喜欢还是不喜欢,那么请认真观察,以确定自己是否愿意接纳它。

解决行业问题,成为行业领袖

在2008年5月份的一次会议上,我们确定了我们企业的愿景:"解决行业问题,成为行业领袖"。

大部分人在刚毕业的时候,听到这句话可能没有什么感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们在行业中呆的越来越久的时候,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让我们作为带头人主动去解决它们,为行业做出贡献,而不是随波逐流,因人成事。

我希望有一天,大家作为这个团队的一员,能够经常的走出去,到其他的公司交流,传播我们的经验,推广我们的做事方法,帮助行业里的其他公司解决问题,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和地位。我们也从来不担心别人因此会超越我们,因为我们总是领跑,走在第一位。

我们现阶段所追求的五点

尊重

尊重也需要放到企业文化中吗?难道这不是人之常情,理所当然要做到的吗?做不到这点的人难道不是道德水准较低吗?

不是,我并不这样认为(可能我们目前的案例不是非常贴切本意,不容易帮助理解)。我想,如果我们是IBM这样中规中矩的公司,我们就不需要提倡这一条。然而作为一个游戏研发公司,很容易以一种儿戏的方式去做事,比如大家起一些非常猥亵的外号,并以此称呼为乐,毫不在意。然而,我并不希望大家这样做,我们研发游戏,要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去做事,而不是儿戏。过于轻浮的言语和行为,适合在非常亲近、非常熟悉的朋友之间,但不合适在一个大规模的开发团队中。今天我们的团队还不大,但是将来规模会越来越大,其中的成员不可能非常的亲近和了解,我们希望团队不要形成那种"团伙气息",从而影响了他的成长和发展。

另外,以我们国家的文化习惯,交流时并不适合激烈的交锋,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点提醒大家进行克制,注意保持交流时的尊重态度,有利于同事之间彼此的合作。激烈的交锋并非不好,只是的确并不合适我们,所以我们不采纳这种方法。比如微软的研发工程师在讨论问题时非常尖锐(也许是美国的工程师才会),针锋相对,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喜欢这种方式,但是我也承认我们大部分人不容易接受这一点,温和的交流更适合我们。

诚信

诚信是现在社会上普遍谈论的一个话题,整个社会都在形式上谴责哪些"不诚信"的行为。很好,我们在企业文化中提到诚信,和道德因素很接近,但是我们并不从道德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而是希望我们做到"实事求是,不伪造事实"。

我们的团队中,绝大部分是研发人员,不搞销售,也不做业务,所以看起来很少会和"诚信"这点发生关系。但是,我要求我们避免一种情况,那就是"忽悠"。我们不要忽悠我们的合作伙伴(各个运营商),也不要忽悠同事。

当初有一次,光宇提需求过来,我们问道项目的研发团队不想做,但是觉得直接说不想做,对方还要反复提,比较烦人,所以就说技术上实现不了,将对方忽悠住 - 好,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我们应该直接说我们不想做,而不是杜撰一些理由。

研发人员之间也有忽悠的情况,有时候策划提出设计方案,程序人员不想做,可能是因为方案导致代码改动量很大,没有其它替代方案来得好;也可能是程序 人员作为一个玩家的身份不喜欢这个设计,为了达到目的,程序人员就忽悠策划,说一些很高深的术语,很神秘的理论将策划吓倒 - 好,这也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程序人员应该直接提出替代方案或是提出对设计的反面意见,发起讨论,申请仲裁,而不是骗倒对方。

对一般的研发人员而言,我们很在乎以上两种情况。有些人以为,我这么作,并不是牟利,也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物质上的好处,算不上"不诚信",我这是"善意的谎言",将问题变得更简单了。不,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不要伪造事实,杜撰理由,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用简单的方法来做事,可以简化我们做事的成本,减少无所谓的猜测,提高效率。

除了和同事合作伙伴之间,对外而言,我们也没有必要伪造事实。

当初有一次borland的代理商打电话找上门来,说是我们用了delphi,要购买。众所周知,我们不使用delphi - 因为我们的设计方案中没有它的位置,就是花钱倒贴我们也不会用 - 所以徐超理所当然的就拒了他们,但是代理商非要死缠烂打说有证据(看,这帮人就很不诚信,总之以后我是再也不会相信borland代理商说的话了,如果我要和他们打交道,一定会自己调查,但是考虑调查需要成本,可能我会因此放弃boland的产品), 徐超想了想,说当初做试验的时候装过一套,不过用不上,随后就卸载了。于是代理商就抓着这个小辫子,非要我们购买,随后不停的打电话骚扰。当时有人建议, 说再打电话过来,徐超就说当初说那个话的人不是他,不了解情况,我说:“何必呢?我们没有必要伪造事实。说了就是说了,既然对方会以此作为小辫子揪住不 放,那我们就不要再提,如果代理商再打电话过来纠缠此事,我们直接告诉他们’我不想重复也不想评价我之前的说法',我们不提就完了,不需要伪造。”

用和事实一致的方法工作,不需要我们不停的去弥补因此而出现的漏洞,同时也能够赢得合作者的信任感,从而降低我们的成本。

遵守规则

遵守规则有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点,我们要无条件的遵守规则,按照规则的本意执行。不要试图钻规则空子,也不要自己觉得规则不合理就自行修改规则。我们的规则不是法律,不需要制定的很严密,滴水不漏。

第二点,规则是可以改变的。这点比第一点更重要,我们有很多规则是不合理的, 需要改进,这很正常。所以当我们执行规则不爽,遇到问题时,不应抱怨,更不应绕过规则自行改变,而是书面的提出遇到的情况,说明哪些不爽,将之提交给规则 的制定者,这些都是执行的反馈,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规则。当规则的制定者收集到足够多的素材时,就会让规则改变。我们不要因为觉得提交一次材料没有改变规则 就丧失再次提交的兴趣,规则的制定者本来就需要足够多的材料才能够进行规则的调整。美国总统选举,一个选民的选票是微不足道的,不会影响大选的结果,但是 所有的支持者都将支持付诸于行动,落实到选票上以后,奥巴马就上台了。

专业

专业是我们这个团队建设最重要的方面。

所谓专业,一句话来说:拥有专业的技能,以专业的态度和价值观,按照专业的方法和流程来解决问题

首先:没有技能,一切都是空谈。

其次:没有专业的态度和价值观去对待问题,发挥的作用将成倍的降低甚至为0,总的来说,它和技能是一个乘法的关系。我们作为一个游戏研发公司,首先 是一个服务行业,要考虑为最终用户 - 玩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其次则是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服务,最近几次出现运营商的抱怨,都说明我们还严重缺乏服务意识,这阻止了我们成为一个专业的团队。

最后:采用专业的方法和流程,专业的方法应该是一个经过考验的,能够不断优化的方法;流程则是我们做事的章法,我们不能每次解决问题时都毫无章法,让人无所适从。

相比之下,中国球员就是不专业个人的典型,虽然他们号称是专业的球员,但是实际上他们只不过是专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罢了,丝毫谈不上专业。技能水 平不高;态度更是差的惊天动地;至于在场上,则是懒懒散散,毫无章法;而我们的足协,则是不专业组织的典型,技术水平太低以至于超出定义域,不好衡量;组 织者的价值观只是追求个人名利,而不是想办法发展这个领域;做事更是乱七八糟。总的来说,中国足球最大的贡献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专业的典型。而目前来 说,网游这个行业并不比他们来得有多高明,我们需要努力摆脱大流,从各个团队中脱颖而出,为行业树立专业的典型。

如果我们这个团队无法在这方面做出显著的进步,成长为一个非常专业的团队,所谓的愿景将成为空谈,我们也不可能有更大的进步,更长远的未来。

针对这一点,请多参考相关内容,我们将不断的补充(所有的成员都应参与补充),不断总结,提醒我们在哪方面的问题最严重,以让我们不断改进。

进步

进步有两个方面。

第一阶段,从无到有,从不熟悉本职工作到胜任这个岗位

第二阶段,不断进取,从胜任岗位到成为专家,从一个岗位延伸到其他岗位,从一个领域跨入到另一个领域

以程序这份工作为例。很多人都说,程序员到了35岁就很难找到工作了。没错,对不少程序员来说的确如此。但是反过来想,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很多 35岁的程序员和25岁的人比没什么差别,反而在身体素质、记忆力、反应力方面不如年轻人。如果是这样,35岁的人凭什么和25岁的人竞争?他们应该更有 经验,见多识广,知识丰富,更善于处理和解决问题。倘若这样,35岁的人当然不愁没有工作,事实上,他们会比25岁的来得更有优势。但是这一切,不是自然 而然获得的,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工作,只是越做越熟练,不能达到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一个不断进取,不停学习的过程,是需要付出大量努力和汗水的过程,是一 个艰苦的过程。

第二阶段进步并不是虚无飘渺的,当你用心去学习了,试验了,应该有所成果 - 体会心得、试验作品。如果没有这些,我们可以肯定的对一个人说,你并没有真的进步。

关于收集案例

我们平时在不停的收集案例,有正面的,可能更多是负面的。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案例而紧张,收集到一个人的负面案例并不意味就是对他最终做出负面评 价,也不会因此简单的进行处罚。我们收集案例,更多的是发现问题,提醒我们注意,从而让我们改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统计知道我们这个团队在哪个方面 做得最不好,最需要改进。

我们不必过份的担忧收集到一个人负面案例而破坏同事关系。这样小心翼翼反而会让大家过分敏感,结果最终不仅不能帮助我们,方法反而变成了累赘。等到收集案例是一个普遍的行为时,我们自然会坦然的接受。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必过份担忧被人指出负面案例,事实上,当你真正理解了我们所期望的做事方法,就大胆的去做,不需要束手束脚,偶然的错误,也不会 让个人因此承担什么代价;当你总是在某个方面被提出负面的案例,这是一个强烈提醒,告诉你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到你改进了,那么心情会更愉快,做事将合拍。

我们不断的指出团队中的不足支持才能进步,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的。我们不要停留在口号上,落实到行动上吧!

关于企业文化考核

未来我们将有企业文化的考核。同样,我们不要为考核而担忧,如果你认可我们团队做事方法,考核将提醒你需要改进,最终所有愿意接受这个理念的人将能找到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团队。

另外,我们收到的评价并不依赖一两次的表现,也不会依赖一小段时间的表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要理解企业文化的内容,并愿意接受它,付诸于行动,一切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