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工作管理或组织是偏向于目标导向的“目的论”方式,还是偏向于流程控制的“机械论”方式?
- 为了实现某个预期,而去执行某些事情,一开始都是设定目标,描述理想场景,然后朝着这个场景去努力推进。
- 机械论的流程控制是存在的,但相对会比较少,也会有意的控制和限制,之前考虑过的安全域,安全网络的规划设计,就是基于严格的控制流程,但个人预期应该是非常糟糕的体验和运用结果,所以之后还是修改了已生物学为基础的安全生态思维方式,重新设计和描述方案。
- 在“目的论”的方式中,是否注意到了对于工作过程的方式的监督和引导?
- 在目的论方式中,对工作方式和过程监督,采用了敏捷框架,进行周期性的回顾,消息同步,盘点,方案迭代和经验教训学习。
- 在“机械论”的方式中,是否注意到了员工的个性发挥对工作的利弊?
- 机械论方式中,尝试了根据员工的个性,分配对应职责范围的方法,但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好处在于,对于擅长的事务会越来越擅长,不擅长的事情几乎都不会改变,出现“深井病”的状况。
- 在“机械论”的方式中,是否存在降低工作效率的僵化极致?
- 过度的强调控制,无论是管理,事务推进和沟通交流,都会极大的降低效率,同时给管理者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每天感觉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分析不完的方案。同时员工会感觉被冒犯,明明是他们能搞定的事情,主管老来插一脚,甚至“抢功”,是需要明确避开的情况。同时这种情况会极大的限制交流和沟通,逼着员工不去思考,带着手来干活,不带脑子或者不用脑子。
- 同时很容易忽视更好的解决方案,也出现了很多公司或部门,主管走人后,整个团队又活起来了,又充满活力,自我完成更新,迭代和成长的情况。前提都是控制因素减少或者因为位置空缺,没人去进行控制,大家靠着一些共识规则,重新梳理工作方式和流程,也增加了交流。